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最佳經濟發展模式。綠色、循環、低碳強調的重點和指向不同,但都是在努力追求地球上有限資源消耗的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污染物和CO2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低化,人居環境的最優化,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子孫后代持續發展的環境。從1973年開始,各國政要奔走于斯德哥爾摩、里約熱內盧、京都、巴厘島、哥本哈根,共商與人類生存和發展休戚相關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計。2009年9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中國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任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不斷為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人類不可能消滅腐蝕,做好防腐就是對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的貢獻。自然界存在大氣、淡水、海水、土壤和微生物等腐蝕介質和腐蝕環境,人類的活動、修建的各類基礎設施和裝備無不與其中一些腐蝕介質和腐蝕環境親密接觸,時時處處產生腐蝕,消耗大量資源,排放大量污染物和有害氣體,造成每年3~5%GDP的巨大經濟損失,相當于當年自然災害損失的4~5倍,鋼材銹蝕報廢3000~4000萬噸。腐蝕的普遍性、漸進性、隱蔽性和破壞的突發性也威脅著人類生命財產的安全,除災害損毀、人為因素(如戰爭、設計不當、偷工減料、操作失誤等)外,腐蝕是最大、最主要的元兇。人類不可能消滅腐蝕,但可以采取先進的科學的防腐蝕措施,來控制腐蝕,延緩腐蝕進程,延長設施和裝備的使用壽命,其結果就是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就是對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貢獻。
防腐蝕是一門多領域、多學科的新興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任何基礎設施和裝備,材料不同、結構不同、受力作用不同、材料組合不同,在復雜多變的腐蝕環境和使用條件下,有著不同的腐蝕破壞的機理,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腐蝕措施。以跨江跨海大橋為例,其所處腐蝕環境十分復雜,腐蝕介質眾多,橋體結構和所處位置不同,腐蝕形態各異,涉及多個學科,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包括選材選料、連接方式、結構組合、涂裝工藝、電化學保護、包覆技術等在內的有針對性的防腐蝕措施,這不是單個行業、單一專業的問題,需要多行業,多專業、多學科的合作。環境評估、設計、研制、耐蝕材料、建造、使用、安全性評估、維護直至報廢的每一步是否恰當合理,前后環節的連接是否相合相扣,都直接關系到設施和裝備的腐蝕進程和使用壽命,杭州灣跨海大橋按其腐蝕環境相應采取了13種防腐蝕產品技術和監測方法??缃绾4髽颥F在設計壽命一般為100-120年,對耐蝕涂裝體系有很高的要求。一次涂裝保100年,目前技術還達不到,但只要行業、專業聯合行動,每次涂裝有效期長一些,從三、五年延長至10年、20年,甚至30年,是完全可能的。
在役的設施和裝備如納入大防腐工作體系,效益也是十分明顯的。中原油田堅持“抓系統、系統抓”,進行全面系統腐蝕控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船艇的甲板及艦體腐蝕嚴重,采用高速電弧噴涂等系列技術進行防腐處理,可使艦船防腐壽命延長至15年以上;地下金屬管道增加電化學保護,可以大大延緩腐蝕速度,使用壽命延長2~3倍;火電機組進行系統的腐蝕監測,只要循環水中加入適量的緩蝕藥劑,就可以大大節約煤炭和水。即使一些腐蝕了的廢舊裝備,如能利用國外已經廣泛使用、國內已經起步的再制造防腐蝕技術,就可以充分挖掘腐蝕裝備中蘊含的高附加值,賦予裝備新的生命,最大限度地保障裝備的循環利用,具有顯著的節能環保特色。還有不少在役的設施裝備,按新要求加裝新裝置以后,可能出現新的腐蝕問題。如電廠為環保加裝濕法脫硫裝置,使干排氣煙囪的腐蝕更為嚴重,如只采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有把電廠工程當作一個大系統,從大防腐入手,多領域、多專業聯手才能找到工藝更科學、成本更合理、施工更簡便、運行更可靠的防腐蝕措施。由此,也可看出腐蝕問題解決得好,可以推進新技術的應用;相反,就可以延誤、妨礙高新技術的發展。
在現實工作中,許多設施和裝備的防腐,設計單位、科研單位、施工作業單位、檢測單位、使用維修單位,分屬不同行業、專業,彼此獨立,各管一段,不相銜接,只要某一環節防腐蝕稍有疏忽,措施不到位,即使其他環節的防腐蝕做的再好再完善,正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樣,也依然會影響、縮短設施和裝備的使用壽命。輕者浪費資源,加大維修成本,重者累積成重大事故??蜋C部件腐蝕斷裂而墜毀、游泳場館頂棚銹蝕而突然坍塌、航天飛機橡膠密封圈腐蝕失效升空時突然爆炸、橋梁因腐蝕垮塌、水庫在急需泄洪時閘門因腐蝕不能啟動、液化氣儲罐腐蝕斷裂爆炸、化工廠乙烯原料儲罐硫化物腐蝕引發火災等事故曾有發生;埋地輸油、氣、水等管道、管網因腐蝕泄漏,企業內管道、設備跑冒滴漏時有發生;有些國家重點工程,采用的是國際一流耐蝕材料,但由于施工涂裝工藝沒嚴格按標準進行而過早出現腐蝕脫皮,加速腐蝕,增加維護成本。因此建立統觀全局、統籌安排、相互銜接的大防腐工作體系是十分必要的,是防腐行業從單個環節推動向系統創新驅動的重大轉變。